1965年5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生物技术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理事,生物学杂志编委。
霍丹群教授长期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检测新技术与纳米生物材料等相关研究,在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产氢清洁能源、功能食品、功能微生物及发酵微生物功能基因等方面开展工作;
研究微生物发酵代谢图谱及其相关酶系调控机制;建立蛋白、直支链淀粉、单宁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快速、便捷检测新方法,开展天然色素等天然食品添加剂研究,食品中限制性添加剂的快速便携检测机制及技术研究;通过微电极高通量细胞电融合筛选与改良微生物菌种;构建生物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及重大疾病无创、快速、可视化筛查等领域开展创造性的研究。
一、学术经历及代表性成果
2004年至今,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工作。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等二十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相关成果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Food Chemistry, Process Biochemistry, Sensors and Actuators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50多项,已获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二、主要研究方向、创新成果及其科学意义
1.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针对丰富微生物资源,开展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微生物研究,微生物产氢清洁能源研究,微生物高产天然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研究,微生态制剂研究;功能微生物在保健品及食品中的应用研究;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分子水平及风味研究,功能食品发酵与发酵机制研究;环境微生物在空气污染物及含油废水处理等环境保护的应用研究。
2.生物检测新技术研究。开展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研究;研究微生物发酵代谢图谱及其相关酶系调控机制;建立蛋白、直支链淀粉、单宁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快速、便捷检测新方法;开展食品中限制性添加剂的快速便携检测机制及技术研究。通过酶、物质代谢等新技术新方法检测相关信息,用于保证原料及产品质量,提高生物产品品质。
3.细胞融合与利用。通过介导和培养,利用原生质体制备、荧光染色、微流控技术等,开展微电极高通量细胞电融合研究,筛选与改良微生物菌种特性,在发酵功能食品、高产量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方面获得新性状菌种,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
4.纳米生物材料与生物芯片。针对生物大分子卟啉等特有的结构与功能,开展纳米化研究及与生物酶、DNA探针、纳米金、磁性纳米粒子等结合形成具有新功能的纳米生物复合材料构建生物检测芯片,利用纳米生物复合材料的强光电性能,结合细胞培养、分离、纯化、提取与检测一体集成的微流控芯片,研究与重大疾病相关的细胞代谢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同时在食品等级评定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开展研究,在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离子等环境污染物分析检测等方面建立新的检测方法与技术。
三、在研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肺癌标志物无创快速检测
肺癌标志物无创快速可视化传感检测新方法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嗅敏式肺癌无创快速筛查检测仪研发
3.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优质酿酒专用高粱现代化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
4.平台建设项目: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建设
5.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功能微生物FAS基因分子选育及解析
6.企业横向课题:天然色素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含油废水中的应用,微痕量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发酵产物代谢中酶的作用研究等